近日,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系統內第1次完成省公司側國網云平臺全場景應急實戰演練。演練模擬了云平臺真實故障恢復場景,提升了云上系統的安全性,增強了運維團隊的應急處置能力。
國網云平臺是支撐公司業務應用的核心信息技術底座,承載了新一代設備精益管理(PMS3.0)、營銷2.0等核心業務系統,內部組件數量多且集成度高,需要開展全面深入的應急實戰演練來保持平臺及其承載業務的連續穩定運行。
據悉,國網安徽電力成立了專項演練團隊,于24年5月啟動此項工作。在準備階段,團隊結合近三年業界公有云及私有云的相關故障案例,自主設計100余項演練場景,組織開展近百次專項研討會和桌面推演,科學評估各組件運行狀態、依賴關系、影響范圍等場景內容,合理制訂演練工作計劃表;在實施階段,團隊踐行檢修操作“自己干"理念,投入主業人員全程主導方案評審和操作演練,歷時1年共開展了31次階段性演練。每次演練期間,團隊在國網云平臺的平臺側安排5~8人進行操作與復核,在業務側安排50余人實時開展系統驗證,確保應用系統運行穩定,實現業務無感知、數據無丟失。在總結階段,團隊圍繞演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性能評估記錄及時開展復盤及總結,共形成具備實用價值的評估報告、應急演練操作手冊、現場應急處置預案等材料110份及總結報告1份。
通過本次演練,國網安徽電力發現并解決各類問題60余項,為公司系統后續開展相關應急實戰演練提供了經驗。
一、功能特點(CA8335電力試驗行業標準“三相電能質量分析儀"快速高精度的測試能力)
1、儀器是集電能表校驗、電參量測試和檢測電網中發生波形畸變、電壓波動和三相不平衡等電能質量問題為一體的高精度測試儀器。
2、不停電、不改變計量回路、不打開計量設備情況下,在線實負荷檢測計量設備的綜合誤差。
3、精準測量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相角,功率因數,頻率等多種電參量,從而計算出測試設備回路的測量誤差。
4、可顯示被測電壓和電流的矢量圖,用戶可以通過分析矢量圖得出計量設備接線的正確與否。同時,在三相三線接線方式時,可自動判斷48種接線方式;追補電量自動計算功能,方便使用人員對接線有問題的用戶計算追補電量。
5、電流回路可使用鉗形互感器進行測量,操作人員無須斷開電流回路,就可以方便、**的進行測量。
6、可校驗電壓表、電流表、功率表、相位表等指示儀表以及三相三線、三相四線、單相的1A、5A的各種有功和無功電能表。
7、可采用光電、手動、脈沖等方式進行電能表校驗。
8、測量分析公用電網供到用戶端的交流電能質量,其測量分析:頻率偏差、電壓偏差、電壓波動、三相電壓允許不平衡度和電網諧波。
9、可顯示單相電壓、電流波形并可同時顯示三相電壓、電流波形。
10、負荷波動監視:測量分析各種用電設備在不同運行狀態下對公用電網電能質量造成的波動。記錄和存儲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頻率、相位等電力參數。
11、 電力設備調整及運行過程動態監視,幫助用戶解決電力設備調整及投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2、 測試分析電力系統中無功補償及濾波裝置動態參數并對其功能和技術指標作出定量評價
13、可選配條碼掃描器,對電表的條碼進行自動錄入。
14、電能表的485通訊接口進行檢測,并能完成現場校驗多功能(智能)電能表的工作需求,可根據電表中已設置的需量周期和滑差的時間對需量進行誤差校驗。
15、具備萬年歷、時鐘功能,實時顯示日期及時間??稍诂F場校驗的同時保存測試數據和結果,并通過串口上傳至計算機,通過后臺管理軟件(選配件)實現數據微機化管理。
16、采用大屏幕進口彩色液晶作為顯示器,中文圖形化操作界面并配有漢字提示信息、多參量顯示的液晶顯示界面,人機對話界面友好。
17、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既可用于現場測量使用,也可用做實驗室的標準計量設備。
二、技術指標(CA8335電力試驗行業標準“三相電能質量分析儀"快速高精度的測試能力)
1、輸入特性
電壓測量范圍:0~400V,57.7V、100V、220V、400V四檔自動切換量程。
電流測量范圍: 0~5A,內置互感器分為5A(CT)檔。鉗形互感器為5A(小鉗)、25A(小鉗)、100A(中鉗)、500A(中鉗)、400A(大鉗)、2000A(大鉗)六個檔位。(其中中型鉗表和大型鉗表為選配)
相角測量范圍:0~359.999°。
頻率測量范圍:45~55Hz。
2、準確度
計量校驗部分:
電壓:±0.05%
電流:±0.05%(鉗形互感器±0.5%)
有功功率:±0.05%(鉗形互感器±0.5%)
無功功率:±0.3%(鉗形互感器±1.0%)
有功電能:±0.05%(鉗形互感器±0.5%)
無功電能:±0.3%(鉗形互感器±1.0%)
頻率:±0.05%
相位:±0.2°
3、電能質量
基波電壓和電流幅值:基波電壓允許偏差≤0.5%F.S.;基波電流允許偏差≤1%F.S.
基波電壓和電流之間相位差的測量偏差:≤0.5°
諧波電壓含有率測量偏差:≤0.1%
諧波電流含有率測量偏差:≤0.2%
三相電壓不平衡度偏差:≤0.2%
4、工作溫度
工作溫度:-10℃~ +40℃
5、絕緣
⑴、電壓、電流輸入端對機殼的絕緣電阻≥100M?。
⑵、工作電源輸入端對外殼之間承受工頻1.5KV(有效值),歷時1分鐘實驗。
6、標準電能脈沖常數
標準電能脈沖常數:內置互感器常數(FL)=10000 r/kW·h ,
鉗型互感器常數(FL):
5A | 25A | 100A | 500A | 400A | 2000A |
10000r/KW·h | 2000 r/KW·h | 500 r/KW·h | 100 r/KW·h | 125 r/KW·h | 25 r/KW·h |
7、重量
重量:2Kg
8、體積
體積:25cm×16cm×6cm
我國第1個“交流改直流"輸電工程——揚州至鎮江±2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簡稱“揚鎮直流一期工程")已安全穩定運行滿一年,累計輸送電量62億千瓦時;日均輸送新能源電量約600萬千瓦時,累計輸送新能源電量近22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標準煤消耗約6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60萬噸/年。
揚鎮直流一期工程建設正式啟動,工程將原有的交流線路改造為直流線路,變原有高郵地區綠電,并入大電網后隨機消納,改為“點對點"輸送至長江天塹對岸的鎮江。工程起于揚州高郵、止于鎮江經開區,全長約110千米,于去年4月底建成投運,輸送容量由50萬千瓦提升至120萬千瓦,在電壓不變的基礎上輸電容量增加近1.5倍。此外,工程將江蘇南北網架緊密互聯,可根據電網需求,自主靈活地安排0千瓦至滿功率120萬千瓦的運行方式。
當前,根據全省新能源發電規模和蘇北新能源裝機結構,風光出力大時,揚鎮直流一期工程運行功率為108萬千瓦至120萬千瓦,風光出力小時,工程運行功率為60萬千瓦至72萬千瓦。據統計,投運一年來,該工程90%以上功率運行小時數2186小時。
據悉,揚鎮直流二期工程建設進程過半,將于2026年初,具備直流系統調試條件。三期工程目前已處于可研狀態,預計年內核準,2028年建成投運。
同時了解到,國家電網隨后還將布局規劃建設南通至蘇州過江直流輸電工程等多項“嵌入式"直流工程,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貢獻更多江蘇智慧。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